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今年首个气象干旱预警发布!专家称部分地区旱

来源:中国农业气象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8-19 03: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江南茶叶生产区,晴热少雨带来轻至中度高温热害,局地茶树发生日灼。浙江省气候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金志凤介绍,在浙江省,部分幼龄茶园以及修剪过晚、枝条绿叶层不足的茶

  在江南茶叶生产区,晴热少雨带来轻至中度高温热害,局地茶树发生日灼。浙江省气候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金志凤介绍,在浙江省,部分幼龄茶园以及修剪过晚、枝条绿叶层不足的茶树品种受到较大影响,受灾严重。同时,江南部分地区水果出现裂果、落果、日灼伤害等现象。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下周,高温干旱将迎来一个短暂的缓和期。8月24日至27日,江淮大部、江南大部、四川地区会出现降水过程,累计雨量10毫米至50毫米。

  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两周,江淮、江汉、江南、四川盆地及陕西南部等地还将持续高温天气,最高气温可达35℃至38℃,局地超过40℃。河南、山东南部、苏皖北部等地也有间歇性高温天气,最高气温可达35℃至38℃,局地超过39℃。

  今年7月以来,我国南方地区高温日数异常偏多,长江流域气象干旱持续发展。8月18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这是中央气象台连续第29日发布高温预警。同日,中央气象台发布气象干旱黄色预警,这是今年首个气象干旱预警。

  然而,短暂的降雨似乎并不足以彻底缓解高温情况。气象专家表示,降雨过后,江汉、江南北部、西南地区东南部高温热害仍将持续,并继续影响一季稻、玉米产量形成、经济林果等生长。

  当前正值秋粮作物生产关键期,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的四分之三。高温叠加干旱给农业带来了哪些影响与挑战,未来天气形势将怎样发展,又该如何科学应对?

  9月,南方大部气温仍将在“高位运行”,且与往年同期相比,长江中下游降水会偏少2成至5成,干旱持续的风险较大。

  高温天气同样给水产养殖带来挑战。武汉区域气候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万素琴表示,目前在湖北区域内,水产养殖正面临高温带来的缺氧困境。她说,“尤其是中午至日落前这段时间,表层水温超过温水性鱼类忍受临界温度,鱼虾蟹摄食、生长受到影响。水温高,水体溶氧率下降,鱼池易出现缺氧泛塘。”

  那么,此轮高温过程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极端性强,未来还要热多久、旱多久?

  农作物如何应对高温?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副科长武强以水稻为例建议,高海拔尚未收获的水稻田应尽可能调用水源及时补水,以水调温,必要时在中午前后喷洒清水降温。叶面喷施磷钾肥,增强植株的耐热性。高温过后可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促进籽粒灌浆,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比如,高温天气不利于一季稻开花授粉和灌浆、玉米抽雄吐丝、晚稻返青分蘖和棉花开花结铃。目前,安徽中南部、湖北西部和南部、江西北部、四川盆地东部等地的一季稻、玉米等秋粮作物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来自中国气象局的消息称,下一步,气象部门将加强监测预警服务,密切关注秋粮作物生长发育进程、高温天气和土壤墒情变化。继续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加强与农业农村部门沟通会商,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调研,利用多媒体渠道发布预警信息。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适时调度国家高性能增雨飞机跨区开展联合增雨作业。做好防治病虫害气象服务,密切关注病虫害发生发展,及时发布相关预警信息。

  高温预警还没“走”,气象干旱预警也“来”了。

  国家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郑昌玲表示,高温少雨天气导致部分地区旱情持续发展,南方多地土壤墒情明显偏差,给农业生产带来严峻挑战。

  近日,中国气象局接连发出通知、作出部署,把做好秋粮作物高温干旱气象服务作为当前农业气象服务的重要任务。8月17日,中央气象台举行南方高温农业影响会商,与国家气候中心及南方六省共商农业气象服务举措与高温干旱应对措施。

  郑昌玲介绍,6月下旬以来,南方地区平均高温日数为1981年以来同期最多,苏皖南部、湖北大部、浙江大部、江西东部、湖南中西部、四川盆地东部等地部分地区与同期相比偏多16至36天,且这些地区大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高温少雨导致部分地区旱情显现发展,影响着秋粮作物生长发育和经济林果生产。

  据8月18日气象干旱监测,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湖北西部、浙江大部、江西、湖南、贵州大部、重庆、四川大部、西藏中东部等地存在中度及以上气象干旱,局地特旱。该台预计未来3天,上述旱区仍维持高温少雨天气,气象干旱将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气象》 网址: http://www.zgnyqxzz.cn/zonghexinwen/2022/0819/750.html



上一篇:气象专家提醒农业生产做好高温应对工作
下一篇:气象农业专家携手支招

中国农业气象投稿 | 中国农业气象编辑部| 中国农业气象版面费 | 中国农业气象论文发表 | 中国农业气象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国农业气象》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