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社会)内蒙古:抓好农业防灾减灾 为秋粮丰收

来源:中国农业气象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8-29 10:3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内蒙古是全国5个耕地保有量过亿亩的省区之一,每年有一半以上的粮食调往区外、供应全国。今年以来,粮食作物生长频频经历干旱、低温、暴雨、洪涝、冰雹等不利天气条件的考验,

  内蒙古是全国5个耕地保有量过亿亩的省区之一,每年有一半以上的粮食调往区外、供应全国。今年以来,粮食作物生长频频经历干旱、低温、暴雨、洪涝、冰雹等不利天气条件的考验,特别是今年6月至8月,全区局地性强对流天气多发,导致部分田块农作物受灾。

  今春以来,内蒙古部分地区旱情较为严重。在包头市固阳县种植大户王永强的500亩莜麦地里,记者看到作物长势良好。“今年固阳县遭遇大旱,许多农作物都无法播种,我们当时太发愁了,好在气象部门抓紧开展增雨作业,还和县农牧局一起给我们现场指导,让我们抢种耐晚播的莜麦,秋收时应该能保证产量。”王永强说。

  新华社呼和浩特8月27日电(记者恩浩、哈丽娜)眼下,内蒙古秋粮生产进入产量形成后期阶段,正是与灾害重发期“碰头”的时节。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了解到,目前内蒙古各地气象部门正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全力做好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条件等级预报工作。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9月内蒙古主要农区降水偏多,东部五盟市大部早霜冻偏早,需重点关注渍涝、低温冷害、早霜冻害等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的不利影响,但赤峰市中南部、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东部降水较常年偏少,这些地区需要重点关注干旱的发生发展,提早采取防御措施。(完)

  面对气象灾害挑战,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作为自治区农畜产品稳定保供专项行动专班成员单位,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粮食安全气象保障服务,成立保秋粮气象服务工作专班和4大作物专家组,农业气象服务专家深入田间地头、种植大户服务指导280余人次,并与自治区农技推广中心共同研发和推广农牧业气象灾害精细化监测和风险预警技术。因各地气象预警及时,调整种植方案有力,田间管理和防灾减灾有效,今年全区汛期受灾面积较去年减少,暴雨洪涝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轻于常年。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气象》 网址: http://www.zgnyqxzz.cn/zonghexinwen/2022/0829/752.html



上一篇:气象农业专家携手支招
下一篇:综述:高温干旱冲击欧洲农业――关注欧洲极端

中国农业气象投稿 | 中国农业气象编辑部| 中国农业气象版面费 | 中国农业气象论文发表 | 中国农业气象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国农业气象》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