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农业气象版面费是多[04/09]
- · 《中国农业气象》投稿方[04/09]
- · 《中国农业气象》数据库[04/09]
- · 《中国农业气象》期刊栏[04/09]
服贸会粮食安全引热议 应对极端天气是未来农业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主任马洪涛称,农业服务贸易将成为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新引擎。未来,要不断加强国内外政、企、学、研各界的交流和分享,不断扩大农业开放合作,凝
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主任马洪涛称,农业服务贸易将成为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新引擎。未来,要不断加强国内外政、企、学、研各界的交流和分享,不断扩大农业开放合作,凝聚全球合作共识,共促全球粮食安全和零饥饿零贫困目标的实现。
本届服贸会上,全球气候变化下的粮食安全备受关注。中国气象局局长庄国泰在出席气候经济高峰论坛时表示,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广发、频发、并发、重发。今年6月以来全球多地出现了高温、洪水、森林火灾等现象,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带来严重影响。
中国种子协会会长张延秋谈到,全世界粮食安全问题是摆在全世界人民面前的重大问题。解决全球、全国粮食问题是要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综合加工能力,提高这两个能力需要靠科技。“未来农业服务贸易核心也是技术。”张延秋谈到,农业资源、农业技术和产后加工是保证粮食安全的三个重要环节。其中,在农业的技术方面,我国水稻、小麦生产技术全球领先。水稻亩产是全球平均产量1.7倍,小麦也高于全球平均产量的30%,但我国大豆和玉米产量又低于发达国家,这方面技术引进和技术输出还有很大潜力。“我国农业服务贸易发展潜力巨大,注意这方面人才培养将使我国农业服务贸易会有大发展,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傅文德表示,可再生农业种植方式可以让土壤变得更健康,更好地保留住土壤养分,防止退化土地,如此环境下生长的作物本身也更加地耐旱、耐极端气候。同时,在种子研发方面,根系更深、更发达的作物可以保住水土,能够更好地抵御狂风、洪水等极端天气。“极端天气后,病虫害几率更高,通过数字技术可以更好地帮助农民去应对极端气候。”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表示,气候变化是当前人类面临的最大危机,对农业生产也有重大影响,2022年夏天极端干旱、高温也是非常重要的警示。农业生产跟气候、天气有直接关系,未来气候、天气、防灾减碳等相关的农业服务贸易将是重点发展方向和趋势。如何更好地预测、预防以及应对极端天气,是未来农业发展非常需要的一个服务领域。
编辑 唐峥
如何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为世界上每个人生产足够的粮食?首届国际农业服务贸易大会上,先正达集团首席执行官傅文德分享了经验。他表示,当前,全球粮食危机和气候危机是世界面临的两大挑战,政府正采取足够的措施帮助农民和农业企业采用更多现代化工具,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他认为,推进农业转型,通过农业和食品公司、政府、非政府组织、学术界和其他方面的共同努力可以实现可再生农业发展。“可再生农业可以让世界拥有真正坚实的粮食安全,让农业产生气候净正效益。作为跨国企业,我们整合优质品种和核心技术,通过搭建现代农业平台,实现‘良种+良法'配套落地。”傅文德介绍,现代农业平台模式是农业价值链共创和共享平台,为农户提供GIS遥感、农业气象预报、精准种植等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能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从数据到方案的新型服务。
校对 卢茜
新京报讯(记者曹晶瑞)全球气候变化之下,如何保障粮食安全?发展农业服务贸易对保障中国以及全球粮食安全有着怎样的促进作用?9月3日,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正在进行时,全球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种业发展等热点问题引聚焦。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气象》 网址: http://www.zgnyqxzz.cn/zonghexinwen/2022/0904/758.html